第四講
孫醫師報告:這一兩天真的是慚愧,以自己淺薄的知見來批評佛法的演繹罪過。我在上次報告中提到的四正念及禪宗思想等,都是我個人對佛法未有深入探討的誤 解,後來我再看一些佛法辭典,原來三十七菩提道品中有無漏與有漏的的分別。四正念是有漏分,七覺支是無漏分。四正念是破執的法門,眾生皆有所執。所以佛法 的修持需要大善知識的引導。如果有自殺及自我摧殘的現象出現,那是因為缺乏正確指導產生邊見的影響。
我數安般,坐下來幾息之間就進入定中。請問老師修安般不見法相,是不是就跳過這些境界。老師說我功夫不到,這一兩天我就放下觀心的功夫,實實在在的修安般。(師示:對了。規規矩矩去體會這個法門是怎麼樣)。
我數息很快就進入隨息。鼻息出入由清的,冷的,慢慢鼻尖冰涼,好像結了冰一樣,隨即發白了。當定境加深時,鼻息轉慢了,發生粗重的現象。出入息的空氣好像 有異常的重量,越重氣息就越慢,但是沒有空氣不足或者辛苦的感覺。不久,能感覺的隨氣息出入,自我好像與氣息合而為一。自己一出一入,一段時間之後,整個 身體變成一個大氣袋一樣,一開一闔,整個身體都在做出入息。忽然我起一個念頭,要小心這些境界,心息相依是功夫,要提防墮進受陰區宇。
另外一個發現:氣息本來是自然的與胸部並用,但是不久,它自然停止了。胸部的呼吸變成肚子的呼吸了,到全身呼吸時,我也不知道是在肚子的呼吸之中。因為那個時候的思想已隨著出入息了。
師示:對了。這是真求證。可是後面有一點你要小心,既然走求證這個路線,就要求證下去,我就看看這個境界是怎樣。這就真正的懷疑了,大膽的懷疑。佛說的教 理我要去求證,我並沒有對佛不恭敬啊。你這報告說要提防墮到受陰區宇。我在講經到處告訴人家,你們講氣脈,每一個人都在受陰裏玩弄自己,這個禪宗叫做「向 上半提」。釣魚一樣,釣魚竿向上半提,不是全提。你這傻孩子就是笨,受我的騙,受佛的騙。受陰有什麼錯?真的受陰轉了以後是報身的境界。四大的報身就轉成 佛身了。那個報身有種種的神通,可以飛起來等等,這不是受陰的功能嗎?所以你達到受陰的境界,膽子又小了一點,該打。可是你今天的報告很好。
為什麼我講禪宗的《指月錄》突然轉到《達摩禪經》來。因為禪宗很容易超出,但是功夫不到。一般人學禪都有這個毛病,那你將來談禪是上無諸佛,下無眾生。所 以我一看,就慈悲。不能向這條路線引導你。趕快做確實的功夫,你懂這個道理嗎?這就是教育法,方便般若。你要有這樣的程度,我才肯講,不然那麼辛苦幹什 麼?
上一次講到注視鼻端,有些書講注視鼻端白。鼻端哪有白啊?今天孫醫師的報告有這個經驗。所以道書上說「諦觀鼻端的白」,我們眼睛這樣低下來看,看到鼻子。 但是不一定要那麼看。這個地方要注意,不然你初步太注意了,血壓會有問題的。將來你們出去教人家要注意。血壓高,或者低的人,不要教這個方法。就是隨息, 眼睛閉到。所以他說這個時候鼻子發白,當定境加深的時候,氣息就慢慢變了,這個時候發生粗重的現象。出入息的空氣好像有特別的重量。一有重量,氣的呼吸越 慢,但是沒有感覺到氣不夠,或者呼吸很辛苦,這個感覺沒有。這樣不久,能感覺與氣合為一,變成一個了。就是自己本身在一進一出。這樣一段時間以後,整個身 體變成一個大氣袋。不是在呼吸,是一開一闔,整個身體好像都在做出入息。這就是現在醫學上所講的「全息」。其實我們普通人也都在全息啊!這個全息普通人是 沒有的,但是最健康的嬰兒有這個現象。他熟睡時呼吸沒有了,可是身體還在全息,在成長,生生不已。我們長大以後就沒有這個功能了,除了修道有功夫以外。
修行緣不寂      意寂止攝來
身中清涼起      滅除諸熱惱
他說修行一切因緣擾亂。思想是因緣,感覺是因緣,病痛是因緣。這個緣不空掉,沒有辦法達到寂滅。所以達摩祖師講:「外息諸緣,內心無喘,心如牆壁,可以入 道」。心怎麼如牆壁?就如這個牆壁,門關了,內外就隔絕了,外面打不進來。所以修行緣寂了,如果緣不寂就不行,有一點放不下就不行。這個時候你的第六意識 不隨外緣,就是不依他起了。完全不依他起,你就不會遍計所執,就不會抓得牢牢的。圓成實:意念就清淨了。所以唯識難懂,你要用功夫來懂。
這些高妙的道理越聽多了,越不能成功。所以你這個外緣真的放下了,第六意識就清淨了。這不是說不起妄念,普通講就是不起妄想。怎麼會沒有妄想?緣不寂你的 意識就不會寂。意識靜止了,就如莊子所講的「萬物皆歸於我,與天地相往來」。就如剛才報告所講的,你的身體與大氣層變成一個了,意念停在這裏,你覺得整個 宇宙的功能都到手。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身體了。
意寂止攝來:慢慢的,你的身體變化了。身中的清涼就起來,這個清涼不是一股冷氣,也不是一股涼氣。有時候做功夫從頭頂涼下來,那個還不算數。清涼不是我們 夏天進到冷氣房那個清涼。那個是外來的。這個內心的清涼你講不出來的,清淨涼爽的。所以我們一天到晚都在熱惱中。尤其是我們工作忙,腦子用多了。
身中清涼起:這個時候自然念頭清淨了,這個時候心中那個清淨舒服,得定的境界就來了。小乘這一定就下去了,下去了對世間法就沒有意思了,就放下了。你們的 放下都是你騙我,我騙你。這個時候什麼男女關係,功名富貴都不想了。但是菩薩戒告訴你,耽著禪定是犯戒的。可是你初步必須要在這個定境定住。
掉踊不靜心      攝之令寂止
勤方便迴轉      其身悉充滿
這個時候你心中輕微的散亂、掉舉,念頭的跳動,不靜的心還是稍有一點功力的。如神秀大師的偈子「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」。有灰塵就要掃掉,任何念頭來都要掃掉。
攝之令寂止:收攝攏來,令它寂止。
勤方便迴轉:用各種方便法,努力不懈的使你的心回到定境上來。這個時候你進步的身心。密宗、道逐所講的奇經八脈,三脈七輪等,談都不要談了,已經丟開了。因為你氣脈已經通了,這個身體是充滿的。充滿不是鼓漲,這個要注意。
長養四大種      當知從息起
是種復增益      行者執四大
這個要用科學來求證了,你看嬰兒剛生出來就這麼一點大,放在那裏一下子就變這麼大了。這個時候長大的不是靠後天的營養。長養四大種這個息充滿了。如嬰兒剛 生出來,肚臍剪掉,哭過了以後,有一段時間完全沒有呼吸,一下子長的很快。所我們想返老還童要長養四大種。這個時候你身心氣色清明,可以卻病延年。四大種 地、水、火、風都會改變的。當然這個裏頭過程很多。譬如你肝有病,這個時候就更痛了,自己就要曉得裏頭有病,要用醫來幫助它,用功夫來幫助它,那就能脫胎 換骨。
當知從息起:你要曉得生命來源就是這個息啊。後天是以這個身體為主。所以你看佛教他的兒子羅喉羅修這個法門。可是迦葉尊者走禪宗的法門,是管意念的哦,意到了息一定到。生命是靠自己把握的。
是種復增益:你們的四大種敗了,很難調回來的。譬如道家就很科學,一天有多少呼吸,或者發一頓脾氣滅少多少壽命,他是有本帳的。四大也是這樣消耗掉的。拿 現代的話來講,我們生命這個電能消耗完了就死了。但是四大是可以恢復的。可是行者執四大。這個時候有兩種情形:第一個要我們注意身體,是執著四大,可以那 麼講。也可說警告我們不要太執著四大。他原文交待不清楚,我把正反兩都告訴你們。我的經驗,越不執著四大,四大成長越厲害,恢復越快。
阿那力能起      寂止善法分
我所大惡刺      亦能拔令出
阿那是入息。這是告訴你一邊的話,講的很清楚。就是說你要使身體健康,阿那力能起:入息進來,停止了,寂止了。得到定的時候,這個時候是生長力的功能。但 是他可以使你拔起大惡刺。譬如你的習慣愛發脾氣的,愛思想的,愛埋怨的,這些習氣的根根也可以拔起來。道理在哪裏?生命充實了,那個根本就可拔起來。比如 我們一顆釘子打在這裏,你拔不出來。有一個辦法,你再打一個釘子下去,把它擠出來,再把這顆打進去的拿掉,以楔出楔就是這個道理。
息短而漸滅      修行心安靜
是故佛世尊      說名為阿那
慢慢的入息充滿了以後,譬如剛開始不習慣,就要用很長的時間。等到息充滿了,就不需要那麼長了。很短。只要意念動一下,息進來就夠了。
息短而漸滅:慢慢的可以達到不要呼吸。你這個時候心很安靜,所以佛說這估叫做阿那。
復次般那相      是今當略說
毛孔諸竅處      先淨治息道
前出名般那      始由入風起
修行出息時      諸根隨所緣
心心法俱順      是亦說般那
現在開始說出息。為什麼這裏說毛孔而不說鼻子呢?因為全息嘛。我們大小便,九竅,十萬八千毛孔都在呼吸。所以要先淨治息道,不能有障礙。譬如我們這裏有一個疤,把這個地方蓋住了,就沒有呼吸了。
前出名般那:呼出去就叫做般那。
始由入風起:開始是吸氣進來。
修行出息時:你要注意呼出去。
諸根隨所緣:要你把身心放鬆。
心心法俱順:你心裏頭一切念頭清淨。
是亦說般那:譬如人碰到煩惱的時候怎麼辦?唉!嘆一口氣。呼氣這個功能很大的。我現在把祕密洩漏給你們,譬如練武功的人,要打人的時候不是閉氣哦,不要搞 錯了,是出一口氣,大叫一聲“哦”那個威力可是很大的。他這個動作不只是一口氣而已,是整個意念都進去了。所以練武功叫你吐氣,原理在哪裏你不知道。心心 法俱順,所以人真的放下了,是氣先放下。比如有人生氣時,我們勸他說,你平平氣嘛,你不要生氣嘛,你這氣停不下來就打結了,你打結了,腦子裏思想停不掉 的,那就很嚴重了。所以心心法俱順就是說出息。 
出息歸於滅      乃入根本地
正受及命終      斯由捨出息
出息歸於滅:這一口氣出去,停止了。
乃入根本地:就進到那個根本清淨的境界。
正受及命終,斯由捨出息:死的時候就是一口氣不來了,沒有了。正受就是三昧。你要得定,就定在這一口呼出去的氣當中,這一口氣不進來了,可是你本身的生命 還是充滿的,這是得定。死亡命終時,這一口氣出去就不進來了,所以不同。正受是這一口氣出去了,空掉,切斷。所以心如牆壁可以入道,這是真功夫。你不做功 夫怎麼會懂呢?理論講得再好,也是五百年野狐身,沒有用的。
修行出息滅      得入無想定
滅盡三摩提      第四禪亦然
你不要看出氣是那麼簡單的事。出去這個地方你把握住了,如果修行在出息這個地方滅掉一切萬緣,你可以進入無想定。無想定的功夫是非常的高,三界天人表你翻 翻看,在色界天的的頂上,這個定可以定好幾萬劫。《六祖壇經》上,臥輪禪師那個偈子:「能斷百思想,對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長」。他也是真功夫。六祖回答他 的偈子:「慧能無技倆」我沒有這個本事。「不斷百思想」這是大乘境界。「對境心數起,菩提怎麼長」。大乘境界就是不同。
由修出息證到無想定。要想得滅盡定也是這個東西,這個地方是關鍵。乃至要得一切三摩地,就是定的境界,都在這個地方。你們要特別注意,在密法裏,這些都是秘密法門,不傳的。你聽到了少去吹牛,做不到亂吹,那是不對的。第四禪的境界也是這個樣子。
般那既已滅      次第阿那生
阿那時悕望      說阿世婆婆
出氣過了以後,它自然會入氣。阿那時悕望,說阿世婆婆:有一口氣進來,生命就會存在,這是世間最好的。
我觀彼時者      定無有是相
彼息更生者      觀有如是相
在這個時候,我們觀察當時的情況,定是有定的境界。氣息的關係,定乃至空,都是這兩個作用。所以呼吸再進來,從新起來。
毒淤泥大地      此相似境界
出息能攝意      不令隨所緣
他說我們這個心裏頭三毒煩惱,乃至身心不淨化,血液不乾淨,像大地的淤泥一樣。現在告訴我們大原則,各種境界都講了,此是相似的境界。我們身體到處都不 淨,所以我時常叫你們要修四念處的念身不淨。就是我們修出入息都要把它淨化了。把不淨的變成淨土。這個就是由小乘轉成大乘的秘密。出息能攝意:出息放空 了,這一口氣出去,他意念整個定下來。不令隨所緣。
猶如制象鉤      名波世婆婆
這個出息也如笨象一樣,用鉤把它拴起來。因此出息對我的意,心念有這個作用。密宗有一種修法,你愛吃,就讓你吃個夠,吃到厭惡了,不吃了。你愛發脾氣就讓你發個夠,發完了就好了。
捨除顛倒想      成就真實想
離自在及常      唯為空行聚
本無所從來      去亦無所至
去來不可得      亦不須臾住
慧智明見此      離諸有作者
你到了這個境界,定了,離開了,有分離的現象產生。要走就走,要丟就丟,或者要住就住,非常自在。
唯為空行聚:密宗叫空行母。修行到這個境界、空。真正空了以後,你的功能就大了。什麼叫空呢?無所從來也無所去。大乘境界本來空,既然是空,你還要修什麼?去來都不可得,息都止息了。
亦不須臾住:也不是有意去停在這裏。這個時候你才真見到空相,空性見到了,這個時候你才解脫了。離開了一切能知、能作。不需要特別用功去做,自然在那個定境上。
出息無作者      見則墮顛倒
出息己過去      彼則不可見
誰在作主呢?不是上帝,也不是身體。你在呼吸往來的功能上,就參通本身這個功能。見則墮顛倒:你要是認為自己真的把握住氣息,你的觀念還是錯的。出息己過去:出去了就沒有了。彼則不可見:就空了嘛。
命斷諸息滅      過去亦復然
安般諸功德      出息與入息
眾物及字義      我已略說竟
所以命斷了以後,一口氣不來就死掉了,很簡單,所以天下事過去就過去了。還追尋它幹什麼呢?如果你一口氣出去了,你還去追這一口氣嗎?
安般諸功德,出息與入息:出息與入息的道理都告訴你了。
※        真的氣就是意。
※        慧解脫非從定來不可。一般修行人都把細昏沈當成定。佛者覺也,既然是覺,永遠是清醒的,這才是定。
1992年4月15日 講于香港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宇健康部落格 的頭像
    阿宇健康部落格

    阿宇的身心健康部落格

    阿宇健康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