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講
    孫醫師報告:安那般那是入出息。我是在入息確定後而進入隨息。隨息時心隨息轉,所以沒有數的主觀任用了。跟著是止、觀、還、淨。老師說六妙門可以一念之間 做到。記得一年前,在見到老師之前,我在坐中及走路時都觀出入息。有一次我一邊走一邊觀,結果觀也淨了,在沒有我的情況之下,我在人群中醒覺,自己嚇了一 跳。這個是完全放棄了第六意識及第七識,第八阿賴耶識的功能直接控制前五識的現象,是“還”的現象。由此可知第八識不可思議,一片虛靈,非妄心能思議。 (師示:這一段報告得很好,有一點內容,有一點份量。)
這兩個晚上。我上坐在一呼一吸中我定下來了,我存在一個知的境界中,知道室內的兒子已經睡了,室外老婆在弄衣服。兒子入睡前的一剎那都很清楚。這些外在的 一切是否對我産生喜悅,或者困惑的現象。我感覺到外界的聲音在幫助我得定,直覺上我知道要打開眼睛,房中的一切現象也在幫助我,越看就越舒服,我知道這個 花花世界都是佛法,都在幫助我得定。這些喜悅是一種虛空中的喜悅。是一種既無所喜也無所憂的輕安。時間的觀念也起了一些不平常的現象,直覺上這些境界好像 是幾分鍾的時間,原來又過了一個半小時。
4月7日的報告:今天心裏有說不出的清淨。所見到的及所聽到的,每一樣令我起清淨心。每一件都在說法。我今天禪定在坐、不在臥、不在行、住。砂在內不在 外。還在這個空間中的每一樣東西,甚至東西以外的每一寸空間,無所不在。(師示:很好。這兩天的報告很有進步,很有價值。)
現在達摩禪經進入出入息修止的方法。一般人把出入息當成氣功,氣功和出入息不相干的。一般氣功都是拿鼻子一呼吸,以深呼吸來修練,有許多種方法。幾十年前 我就說過,我們人很奇怪,很會玩花樣,鼻子自己的,空氣不要錢買,你們都不幹。氣功就是利用這個鼻子。在我所知道氣功的方法有兩百多種,就是利用鼻子深呼 吸,這是講氣功。
修安那般那,修止觀,佛為什麼不叫它是氣功呢?安那般那它把這個出氣、入氣分開來講。為什麼又叫做息呢?這個我再三强調的講,不知道你們聽進去了沒有。息 的境界有往來,也可以說在旋轉,也可以說在出入。也可以說昇降,這個是安那般那。我們這個生命的息,現在醫學上的報告叫做全息。他們拿各種生物來試驗,就 連植物也在安那般那出入息。可見這個出入息,不止鼻子在出入息,每一個細胞都在呼吸,這個生命是個全息的階段。可是為什麼不叫做全呼吸呢?所以你們真做功 夫的人,是修止息喔。不是修呼吸,這個要搞清楚。
所謂息,是說這個氣出去再倒回來,或者說昇降這個階段,中間有一個短暫的停留,這個是息的境界。所以數息、隨息是息哦!並不是講數出入氣,隨出入氣哦!這 一個觀念特別要搞清楚。很重要的。不然你搞了半天,都在出入氣上面搞,不懂息的作用,不懂全自的作用,你功夫到息的階段,好像呼吸停止了,可是你的細胞還 在往來,這個要注意。這都是科學性的,不是宗教哲學的問題。
當你在止息的階段,譬如孫醫師這兩天的報告內容,我認為很好,不管是息啊、止啊、觀啊,你要注意:這裏頭有兩個東西,一個是我意識的知覺,知覺跟息兩個互相配合。這個生命也可以如易經上講的陰陽兩個東西結合。
孔子提倡仁,但是他沒有對仁下定義。後來的儒家把他下一個定義,是拿醫學的定義來下。仁等於水果種子的核仁,如杏仁,桃子的桃仁,我們吃穀子,它的中心叫 做米仁。你把他解剖打開來是兩半,中間是空的。我們現在這個生命存在,除了出入息,往來的息以外,比如得定,你知道得定。有一個東西不是這個東西,不是 息,但是跟息結合為一,才能寧靜下來,這個是意志思想,也就是第六識,也就是知覺。
所以你說我修出入息都得不到利益,乃至做氣功也得不到利益,叫你做氣功,你只管鼻子哼啊、哈啊,意識都在散亂中,沒有與息相結合。所以真到心息相依,心如 息轉,或者做到息如心轉的人,可以有特別的境界了。那個不是特異功能,可以發起神通了。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。如果拿正式學佛講。我講你們聽,沒有心得,只 是聽熱鬧,我們這個不是普通的演講。要懇切的去學習,要真正求證的。
我們上次講到修行勝道住分第四,就是告誡我們不要得少為足,要不斷的精進。上次講的是身念處,得止的一種現象,還沒有講完。
無智住所縛  繫著於彼處
樂著生諸過  是相今當說
真正的佛法并不是在功夫上,做功夫是屬於加行,不是主要的目標。主要是目標是得道。所謂菩提是智慧的境界。所以這裏自己智慧不清楚,停住在功夫的境界上, 被功夫所綑綁住了,繫著拴在那個地方。樂著生諸過:因為功夫進步身體舒服,或者氣脈通了有特殊的功能等。你自己貪戀功夫,自己以為是道,這樣會産生一切的 偏差與過錯,這種現象現在告訴你們。
爾燄漸損壞  分離及交亂
破散叵和合  是則住相縛
什麼叫做爾燄?燄就是如放燄火嘛!燄就是那個蠟燭旁邊的影子。譬如我看電視,電視的影像也是燄。幻燈也是燄。或者我們眼睛有毛病,或者有精神病看到這些境界,都是爾燄,都是影子。爾燄有很多種。
安那般那真做好了的人,慢慢會認識自己生命的氣。有時眼睛爬坡到前面有煙霧的現象,也就是說虛空中那個電子波動的情形,你都能看的很清楚。慢慢會看到光 點,這個虛空中電子的走動,都看得清楚。一般沒有修行的人會認為是著魔了,這個境界和精神病所看到的境界差不多,但是有很大的差別。那個病態的境界他是有 痛苦、有煩惱的。修行的功夫到這個境界感受是喜悅的。
“爾燄漸損壞”可以有兩種講法。你心中的妄念慢慢减少了。也可以說你外面光影的境界停留在這裏不動了。分離及交亂:有時候覺得有分離的現象,自己覺得自己 出去了,身心可以分離的。如果修練得好,有一個好處。要死的時候走得很輕鬆,因為很習慣了。你修行到這個境界一定是氣住脈停,身心可以分離。相反的你身心 可以結合的更堅固。也可以做到不死。再留個五十年、一百年,那就看你怎麼修了。能夠分離,它就能結合,這個原理懂了吧。這個交亂是氣息和身心發生交亂的現 象。破散叵和合:有時你會感覺到身體好像散了一樣。痠痛分散我們容易感覺到,可是你修的好的時候,他沒有痠病,有一種快感要脫離開一樣。但是可以分散,當 然也可以和合,再把它凝結。這許多的境界正反都告訴你了。是則住相縛:還只是一個過程,不是了了。是住的境界不要停留,還要求進步。
於身不巧便  自生分離想
交亂或塵碎  是為住所縛
那麼在這個時候,你的感受有時會很討厭這個身體。你看小乘的經典上記載,有一些佛的弟子功夫到了這裏就自殺了。所以佛的戒律不準自殺。他因為功夫到了這一 步,覺得這個生命很厭煩,每天要給他吃,有時候生病很痛苦,於身不巧,自生分離想,早一點走算了。或者是精神和身心兩方面交亂。自己念力强的話可以把身體 破壞了,這些都是境界裏頭的一種過程,是為住所縛,都還在身念處裏頭的一種過程的境界。所以修行真要有福報智慧。智慧才是真福報,要看得清楚,不然自己就 被境界困住。有時候被一個境界困住很久,自己想跳出來,跳不出來。等到真跳出來了,哈哈大笑,非常感謝這個魔障。經過一次魔障,就是一次大躍進。可是當你 處在那個境界裏頭,就是很難解脫。
守常無異想  衆色不次生
種種衆妙想  亦不次第起
流出而不住  其身漸消减
守常無異想:自己覺得功夫到,經常守住那個境界。道家講守一、守竅、守在那裏,一個功夫境界裏,其他的妄想不起了。衆色不次生:漸漸的這個身體上,乃至每 個細胞變化,不次生,新陳代謝不快了。心裏頭也沒有歡喜,很枯槁。禪宗講的枯禪也叫枯木禪。流出而不住:有時候也會遺精。也可以說心情很落寞不充實。身體 慢慢越來越消瘦了。
想或來復去  修行不增長
寂止既不生  於身無長養
這種現象有時候來,有時候空,分開了,你修行停留在這個境界裏頭不能進步。那麼真正得定,寂滅清淨。得定的境界起不來。枯木禪不是真的清淨定,枯木禪對身 體沒有長養的功能。過去很多廟子裏老修行,一看臉都發青,一付枯槁像,但是我對這些人都很恭敬。這些人真守戒,真修行。可是他不懂,於身無長養。我們這個 身體是阿賴耶識的一部分,真修行對身體是有幫助的。
心不起悅樂  是說不淨捨
彼不清淨捨  所見不鮮白
亦不能昇進  亦復不退轉
所以在這樣的修行境界裏,就如莊子講的身如槁木,心如死灰。你看很多病人也是這樣,這人世間好像沒什麼喜樂之處。是說不淨捨:悲觀的、討厭這個身體,想丟掉它。所見不鮮白:實際上他所見到的不是真正的空靈、鮮白的道理。也不能向上昇進,可是也不會退步。
如戲沙門像  不會生悅樂
譬如借衣服  亦如夢所見
為命不清淨  諂曲及餘惡
他說這個時候有一種錯誤的心理也可能起來的。戲弄出家人。楞嚴經也提到這種魔障的境界。上不見有佛,下不見衆生,對世間一切都覺得沒有意思,少時生悅樂: 心境每天都在枯槁難受當中,很少生起高興的心情。譬如借來的衣服,也如夢當中所看到的。他覺得這個生命就像借來的衣服,偶然穿穿而已,沒有意思,要丟就 丟。一切都是在夢幻中。為命不清淨:始終認為這個生命是可厭惡的。諂曲及餘惡:覺得世界上都是在騙人。這一套沒意思。一切看起來都是罪惡的。
聚落知識所  自顯其功德
覆藏諸過惡  犯罪不發露
聚落用現代話來說就是社會、村莊。在社會大衆前面,或者有知識的人前面表演功夫,現特異功能啊,以氣功治病啊。自顯其功德:這一種心理經常很容易犯罪。覆 藏,把自己的錯誤蓋覆起來。一切的過錯自己盡量掩飾起來。佛的戒律,犯了錯,改過自新,這是懺悔的道理。相反的就是掩飾。蓋覆。普通的人犯了錯誤,盡量掩 飾,把他覆藏起來。
及餘一切縛  垢污修行者
髣髴有事相  而便起實想
他說講不完這些錯誤。其他的一切都是功夫進步的境界,可是各種現象把你綑綁住了。並不是有個魔的力量來困住你。所講的這些是自性的心理現象,自己綑綁起來 停留在那裏。因為人的習慣都是貪戀,抓一個東西。自己進步了,有一點境界,他抓的很牢。這些都是修行者自己的污染。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有功夫,髣髴有這種 事相,而便起實想,自己認為功夫真對了。
未熟謂為熟  未滅想已滅
方便不等滿  而欲求昇進
如割含穗苗  是則住所縛
所以這樣一來就永遠停留在這裏,不能求進步了。像一個果子一樣,尚未成熟,自己認為已經成熟了。未滅除一切妄想,自己認為已經到達這個功夫了。檢查不出 來。一切修持方法不能平等圓滿,而天天認為自己在修行。他說比如割斷了的苗,永遠不會結果的。就如運動一樣,体能到了一個極限就上進不了。有些人讀書也 好,智慧也好,到了極限叫他再進一步,就是進不了。并不是進不了,而是自己下意識滿足這裏,停留這裏而束縛了。
業始無方便  相現堅守持
過進心矜興  如是住所縛
不懂修行的方法,有了境界的現象,自己停留在那個境界。過進心矜舉:因為進步了,自己起了傲慢的心理。朋友勸他或者善知識點他都不聽。矜是傲慢起來。舉是掉舉。禪宗所講的空腹高心,空腹是內容空空的。高心是心很傲慢高舉。這些現象都是停住了,被束縛了。
或有修行者  而起斷常見
是見令心亂  則為縛所縛
或有一類修的人,功夫到了而起斷常見。自己認為空了就是道,同唯物論的觀點一樣,死了什麼都沒有,空的。空同唯物的斷見是差不多的。常見:譬如宗教家說萬 物是由上帝所創造的,這個神是永遠不生不死。道家認為長生不死也是常見。佛法是非斷非常。也就是非空非有。即空即有。如果落於斷見,認為人死了以後什麼都 沒有了,那因果也空了,那就不會相信因果,更沒有六道輪廻,沒有前生也沒有後世,一切唯物的。常見就是認為淺嚐則止生不死,到天堂可以永生,這是常見。所 以你看世界上的宗教哲學,不落於斷見就落於常見。真正的佛法是非斷非常,不來不去,佛法的奥妙就在這個地方,他說有些修行人到了這個境界而起斷見或者是常 見。這個見不是看見的見,是思想觀念,思想觀念錯誤了。是見令心亂:你被知識的見解,把自己困住了。
或有修行者  身身細微觀
彼為住所縛  厭心不增長
厭心不增進  不能離貪欲
若不離貪欲  何從有解脫
還有一些修行人,身身細微觀:是加重語氣,就是對身體仔細的觀察。彼為住所縛:比如說道家密宗講氣脈,太貪戀這一方面,智慧搞不清楚,就被氣脈所困住了。 厭心不增長:厭離心,想跳出三界、跳出身心,就是想昇華那個心理,超脫的心理,并沒有增長進步。因為厭離心不增進,認為這個世界已經很好了,夠美滿的,有 什麼不對啊?沒有脫離貪欲之心,所以貪瞋痴、愛欲,尤其學密宗的人,什麼雙修啊!畢修啊!要發財就是有財神法。一般人學佛都是求佛菩薩幫忙的,不是學佛。 我來拜拜菩薩應該幫忙我,都是這種心理,都是貪欲心,離不開貪欲之念。何從有解脫:這不是真正學佛,怎麼能夠得到解脫呢?
解脫不成就  終不得漏盡
不斷諸漏者  則無實智慧
於彼身念處  住相已分別
   修安那般那這個功夫,並不是一天到晚在那裏吸啊、呼啊。又不是拉鋸子,也不是拉風箱,不是叫你搞這個啊!如果你只是搞這個,終不得漏盡,不能 得道。所以外道都能修成五通,天眼、天耳、他也,神足、宿命通。第六個漏盡通只有佛法才能成就。漏盡是智慧的解脫,沒有滲漏了。如這個杯子一樣,沒有隙 縫,圓滿了,所以無漏是這個道理。這時你呼吸也停了,一切都在定中就是無漏了。不斷諸漏者,則無實智慧:所以叫你們三十七菩提道品,八十八結使,百法明 門,這個心理念頭,沒有檢查出來,沒有改變過來,你說修行,不是欺騙自己嗎?這個就是身念處。離不開的道理。所以從上次講到現在,都是由身體的觀念來的。 住相已分別:停住在這裏,這些毛病現象都告訴你。
受心法念處  如是應廣說
   下面開始就不是身念處,他的心理作用。以及法念處,法是思想、思惟、意識的心理狀態。受念處、法念處、心念處,心念處要大概的告訴你們。
修行心不悅  彼喜亦不生
身無寂止樂  當知是住相
你要注意了,在修行過程中每天沒有進步,心境上沒有喜悅。悶悶的、經常昏昏的,喜悅心沒有起來。禪定是定生喜樂,你們有沒有喜過啊?上面所講到的死板板的 停留在那裏,所以喜悅心生不起來,看一切衆生就不會有高興的面孔。同樣道理,這個時候,你說你天天打坐,沒有用的。沒有得寂止之樂啊,雖然是在打坐,坐起 來是一付討債的面孔,在那裏裝死相,然後坐在那裏很難過。身無寂止樂:身體沒有真正得到清淨,裏面也沒有得到安那般那止息之相。止息到了以後心有喜相,而 沒有樂相。樂相會有快感,這種快感沒有辦法講。比男女性交那個樂感還要樂。男女性交的樂是很粗的,而且短暫。禪定寂止之樂,全身每一個毛孔都是樂的,是真 的喜樂之相,可是你功夫不到它起不來。沒有得定所以是住相,停留了。
修行所受獲  信戒聞捨慧
常守其少分  是則為住相
在修行上略有心得的人,或者是信心堅固的人。比如我剛才講你天天照時間打坐,這沒有錯,是信念的作用。或者是守戒的作用。或者是看經典、教理、正思惟。聞 也包括了思想的任用。捨:有些人不看經典,坐在那裏求空,隨時求空掉。慧是智慧的觀察。這五個不管是哪一個,經常的守住其中一少部分,認為是在修行了,也 是永遠停留在那個境界裏。這些境界是感受上、感覺上起來的。
有住縛比丘  往到阿難所
迷於所住相  是今當略說
他說譬如佛住世的時候,有一個停留在這個境界上的比丘,來見阿難。迷於所住相:他自己迷惑了,進步不了。這種現象我要大略的講一下。
得無相三昧  六年住所縛
樂欲聞所說  常隨逐阿難
不能進所業  亦復不退轉
住於住境界  不得解脫道
他說這個比丘跟著阿難,他停留無相三昧的境界中。三昧是定,也是功夫。無相:他一切都是空的。空是空哦,無相是無相,現在對你們這些外行的人只好隨便亂 講。無相是空的,實際上空是無相的。什麼是無相?講了你們也不懂,因為我吃過,你們沒有吃過嘛。他說這個比丘得到無相三昧,這個無相,你說是不是見山不是 山,見水不是水,那隨便你去猜吧?他六年都在這個定境,停留在這個境界。樂於聞所說,阿難去講經說法,他也跟去听,而且喜歡。經常隨逐師父阿難。可是他永 遠沒有進步。不能進所業。雖然他沒有進步,永遠停留在無相三昧中。住在所住的境界。這只能講是在進修的功夫中,沒有證得羅漢的果,沒有解脫。不來亦不去解 脫已而住,住已復解脫,解脫已還縛,他永遠在這個境界,一切相無所動心。不來也不去,好像很高明,得中道觀了。自己也覺得很解脫,也無煩惱也無憂愁。住已 復解脫:認為這個是解脫,實際上給解脫綁起來了,被解脫的見解綁起來了。
或有修行者  住在不退地
微細煩惱起  而不能覺知
不覺煩惱故  不能到勝處
有一些修行人功夫也好。也沒有退步。最微細的煩惱,第六意識的根據所起來的煩惱,人我之見,人我是非的觀念,八十八結使等,就是微細的煩惱習氣起來,自己不能覺察到。不覺煩惱故,不能到勝處:所以佛法是唯心的。心裏的觀念轉不過來,永遠不能到達道的境界。
於地無分別  亦無有退過
地諸過不起  如是止於住
地地不能上進,可是也沒有退步。地諸過不起:地就是初禪、二禪等。爬樓梯一樣,一層一層上昇。如是止於住:停留在這裏。講了半天你要注意哦,都在感受的境 界裏頭停留住了。什麼叫做感受?感受是感覺的部分。你說是生理的呢?還是心理的?要嚴格的檢查清楚。有時候感受是生理的,有時候是心理的,很微細。你分別 不清楚修行就不要談了。
或於住分中  而失衆妙相
衆妙相雖滅  意猶順彼地
或者停住在這個境界裏頭,在定的境界有很多的妙相,會轉變。他沒有,甚至於有些退掉了。可是他意識境界也有,因為他嚐過了。
意順彼地時  餘力樂相生
已有少樂故  心依寂止住
因其寂止心  自謂作已作
安止不具足  不得具足果
由於意識帶有這個經驗,生理上有一些樂感也會發起來。因為在意地上也覺得有修行的境界。我看現在有很多出家、在家學佛的人,都稱大師了。徒弟也很多。你說 他有東西沒有?也有一點。真正是道嗎?不是的。就是這個道理。他心裏頭也有一部分很清淨的感受。他覺得也是定的境界。因其寂止心,自謂作已作:自己認為已 經到家了,可以作明師了。安止不具中,不得具足果:自己停留在這個不圓滿,不具足的境界上,所以不能證果。
無智翳心目  而自謂為智
修行無智障  不覺所應用
覺所應用者  於地能究竟
所以修行重點,雖然講出入息作功夫,那是個方便法。後來還是要了心地法門。修行如果沒有智慧,無智就是一種障礙。不覺所應用:不管任何功夫,它的重點是知時知量。覺所應用者:自己隨時調換方法來用,於地才能達到究竟。
彼住其地中  種種垢所污
若使修行者  成就不共地
如是知過患  彼終不為縛
一般修行人,在凡夫共業的這個地位當中,被種種染污的心理,塵垢所污染。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成就不共地,與一般人兩樣。超越跳出來了,不共法是佛法。如是知過患,所以告訴你,要認識這些都是修行境界上的毛病。自己了解了,就不會被這些境界所束縛了。
不識煩惱過  愚痴無實智
於禪覺吉安  猶如象繫樹
修行觀爾燄  莫知所起處
自己不認識心地法門,煩惱過錯從哪裏來,到哪裏去,這是愚痴。沒有真實智慧的境界,於禪定中感覺到吉祥平安。這等於把象綁起來,拴在樹上。修行觀爾燄:修 行人你看心中這個妄念,你知道自己妄想在亂跑,其實你那個知道有妄想的那個功能,他是很清明的。等於蠟燭的光。你雖然看到妄想,可是妄想哪裏來,哪裏去不 知道。
從其所依出  而自不能知
不涌亦不沒  不見相所起
亦不知滅處  過亦無過是
煩惱妄想起來,心就跟著亂轉了,自己不知道。像海水的波浪一樣在動。“不見相所起”:自己看不清楚,也不知道滅處。過亦無過是:這是修行很大的過錯。
所說諸障礙  皆是堅住相
謂不由彼住  斯非明智說
前面所講的障礙,是修持過程的錯誤。為什麼構成障礙呢?皆是堅住相:也是定的一種境界。謂不由彼住:因為作作不了主,你不知道調整,斯非明智說。
與造諸過患  若干因緣縛
能用諸對治  衆妙復顯說
一切的境界,好的、壞的,都是因緣所生。譬如你今天功夫進步,你或者是受到外感了,這是障礙。如果你善於對治,如醫生一樣診察這個病源在哪裏,或者是為風寒所起的,或者是飲食引起的,或者是因為觀念搞錯了。你要檢查清楚,診斷清楚,然後對治它。衆妙復顯說:這裏頭很巧妙。
所尊不恭敬  亦不捨憍慢
自隱覆其過  不向明者說
最可怕的是你對于善知識、老師失敬。自己很傲慢。自己有過錯又想辦法覆蓋起來,不坦白的發露懺悔。
我年既衰老  已為衆所棄
或能失利養  令我生苦惱
心常懷憂畏  深盧長歎息
這是講那些老和尚們擺架子,做師父久了的,年經大了,我怕把過錯講出來,大家看不起我,也失去了供養。自己生起憂畏苦惱,只好關起門來嘆氣。
我後當死時  將欲作何計
隱過心憂惱  愚惑作所縛
橫自生罪累  失大功德海
或者想想自己老了,修行也不得力。雖然徒弟那麼多,實際上是我騙人。人騙我。我死了以後不曉得怎麼辦。前途茫茫,心裏頭憂愁苦惱來了。愚痴惑亂把自己綑綁起來,自己在雞蛋裏挑骨頭。橫自生罪累,失去了大功德。這一段是講檢查自己的過錯最重要。當衆發露懺悔才能進步。
味著現法樂  貪餐黠無慧
棄捨後世果  興此諸過惡
自己修行貪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宇健康部落格 的頭像
    阿宇健康部落格

    阿宇的身心健康部落格

    阿宇健康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